

地區(qū)收儲政策正在醞釀大調整。有知情人士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透露,玉米、棉花等農產品將取消實行多年的托市收購,改為對農民“直補”。
中國社科院農業(yè)發(fā)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,也證實了政策的調整,不過他表示小麥、水稻口糧還將實行較低收購價政策不變,但棉花、大豆臨時收儲將改為目標價政策,明年試點之后逐漸實行市場化機制。
目前,我國目前對小麥、稻谷實行較低收購價政策,對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油菜籽實行臨時收儲政策。但這些托市收購政策,近年來因其扭曲市場價格及執(zhí)行中的亂象飽受指責。
以棉花為例,因收儲棉花價格高于外棉價格,國內棉花市場與國際棉花市場嚴重脫節(jié),出現價格倒掛,致使得紡織企業(yè)出現大面積虧損。由于進口配額有限,甚至有企業(yè)從倒賣配額指標中獲利。
農業(yè)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(fā)展研究室主任杜珉日前公開表示,2014/2015棉季,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?!暗?014/2015棉季新政目前仍在探討,比如要實行棉農直補政策,是按畝產還是量產補貼,以及額度和方式仍未有定論。”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行政色彩濃厚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結束,由市場決定棉價,另外,對棉農的保護將主要采取直補措施,預計方案明年就會出臺。
事實上,不僅是棉花,大豆收儲政策也或面臨調整。日前,地區(qū)發(fā)改委、財政部等部委發(fā)布了《關于東北地區(qū)玉米和大豆臨時收儲有關事項的通知》,提到“合理確定執(zhí)行地區(qū)臨時存儲玉米和大豆的收儲庫點(包括中儲糧直屬企業(yè)和非中儲糧直屬企業(yè))”,進一步明確多元化的收購主體。此前,中儲糧承擔了市場收購主體的單個角色。
地區(qū)發(fā)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日前在“中國糧食安全戰(zhàn)略峰會”上表示,未來應該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價格形成機制,政府正在研究臨時收儲的可能替代方式。
李國祥說,在明年大豆、棉花的改革試點之后,會逐步形成市場化的價格機制。臨時收儲取消后,將對棉農、豆農實行目標價格機制。
所謂目標價格,即有關部門根據當年的物價水平、糧食生產利潤、農民收入增長等因素,確定目標價格。收獲后,如果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,農民就按照市場價格出售;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,地區(qū)將目標價格市場價格與之間的差價,直接補貼給農民,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則隨行就市出售,不再由地區(qū)收購。
有關專家表示,相對于托市收購,這被認為可減少市場價格的扭曲。
- 丙綸紡絲機:高性能纖維制造的核心驅動力
- 柯橋紡織正大力拓展海外“朋友圈”
- 東華丙綸紡絲機種類豐富,性能卓越!
- 傳統產業(yè)“加速跑”培育新質生產力
- 丙綸紡絲機可用于哪些領域?
- 美國是否能重建紡織產業(yè)鏈
- 丙綸紡絲機生產的化纖有什么特點?
- 紡織行業(yè)的“危”與“機”
- 丙綸紡絲機的性能有哪些影響?
如果本網站發(fā)布的文章或者圖片或字體有侵權,請立即聯系網站負責人進行刪除,聯系人:薛小姐 138 6101 6292,付小姐 153 1256 7839